學 名 : Acer morrisonense
科 別 :槭樹科落葉喬木
原 產 地 :台灣紅榨槭為台灣是特有種,為台灣產槭樹類中於秋後葉變得最紅艷之一種,它特產於中部海拔 1,800~ 2,400m 之山區,由於海拔較高,季節之溫差較為明顯,故經秋霜後,全株樹葉轉為丹紅,極為艷麗。
植 株 特 種:台灣紅榨槭之葉革質,心形,鋸齒緣,常 5 淺裂,裂片深僅達葉片全長之五分之一,乍視之葉片略呈心形而先端尾狀漸尖。台灣紅榨槭雖與青楓略似,但青楓葉紙質, 5 深裂,裂片深達葉片之 1/3 或 1/2 ,葉基部較平截,且分佈海拔較低,多於 2,000m 以下,甚至於低海拔處亦可見之,故仍頗易鑑識。
繁植方法: 播種、扦插或嫁接法來繁殖,春末至冬季為適期。
光 照:日照需充足。
栽培土質: 以土層深厚之肥沃砂質壤土最佳,排水需良好。
生育適溫: 生性喜冷涼至溫暖,耐高溫,夏季應力求通風涼爽。適合生育適溫約攝氏12~28度。
用 途: 適合高級庭院樹或行道樹。落葉喬木。 葉對生,革 質 ,卵狀心藏形淺五裂,掌狀脈,先端銳尖,長6~10公分,寬5~8公分,具粗鋸齒緣或重鋸齒緣;葉柄長5~7公分,扁平有溝,暗紅色。總狀花序頂生。翅果黃褐色。
特 產:台灣地區海拔1,800~2,400公尺間山區,尤其在次生林或檜木林內多見之。葉色黃綠,於冬季落葉前轉紅,為優之葉景觀樹種。本省中、高海拔地區,於冬季寒流來襲後,常可見之大面積楓紅景緻,即為本種之傑作。
槭樹入秋以後植物在葉柄基部就會生長出一層木栓組織 ( 離層 ) 阻礙水份輸送。使葉綠素漸漸褪色而消失,於是葉子內原有的小色素粒葉黃素、胡蘿蔔素就顯現出來了,葉子呈現黃或桔色。寒流來時,葉子內製造的氧分醣類堆積葉部都無法輸送至植物體,轉變為花青素,便形成漂亮的楓紅。如果氣溫要低,且白天日照也夠強,日、夜溫差大,山林一夕轉紅最有看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